鑄魂 、強根
育人 、樹形
鑄魂 、強根
育人 、樹形
整齊的鋼構,潔白的膜布,如今的焦化廠五煤場,放眼望去,被嶄新的“大棚”保護著,如同給露天煤場搭建了一座漂亮的大房子。
露天煤場在作業和堆存過程中,晴天容易起揚塵,污染周邊環境;雨天煤遭流失,給企業帶來損失。長期以來,焦化廠盡管采取噴淋和抑塵布等各種措施,但是效果均不理想。
“環保問題必須解決。”焦化廠技術專家黃飛平介紹,去年開始,柳鋼集團下達力氣治理,實施了四五煤場大棚項目建設,五煤棚化項目就是在去年4月開工的。
從地面土建到鋼結構安裝,再到膜布鋪設,在焦化廠滿負荷生產的條件下,棚化改造項目依然緊鑼密鼓地推進著。
建設中,黃飛平和同事們的煩惱也接踵而至。焦化廠五煤作業區占據了全廠將近40%的供煤量。要建煤場大棚,基礎開挖、材料堆放、大型機械設備等需要占用場地,且最大占用面積達整個煤場面積的一半,使得煤場的儲煤量大大減少。
“最大困難是在投入生產的煤場上進行施工,生產和施工交叉進行,相互影響,相互牽制。”分管煤場生產的封之儉說。
“原來煤場可以儲存一個月的用量,到只能儲存10天左右的量,再到某些煤種只剩下1~2天用量。”封之儉深有體會,生產被動,庫存經常告急,有時候真是急得睡不著覺。
而焦化廠的干部職工知道,大棚技改是集團的重點環保項目,必須排除一切困難。在廠部和車間合理規劃原煤堆放和進煤卸車節奏,強化堆放要求等措施下逐步改善。
大棚建設也給安全帶來了挑戰。煤場中堆取料機的堆取煤,裝載機的歸堆和清底等和全力搶工期存在矛盾,需要相互溝通協調讓出場地,以做到最小程度影響生產和施工。
“每次開機前做到全方位檢查,拉上警戒線。”五煤作業區作業長譚翔鋒告訴記者,這樣做有效地防止了堆取料機取煤懸臂碰撞到施工的設備。
原本規定堆煤距離堆取料機軌道3米遠預留鏟車道,施工過程中受場地限制,堆煤離軌道很近,大量原煤容易垮塌到軌道上,需要人工清理軌道、清鏟余煤。下雨天垮塌更為頻繁,一鏟鏟清理垮煤,工友們都十分辛苦。
除了人工清理塌煤,我們還要注意撿拾施工遺落到煤場的雜物,不能讓鐵制品混入煤中,以防劃傷皮帶,保證“大動脈”507管式皮帶的完好。原料車間副主任王龍告訴記者,“這段時間大家真的很辛苦,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”
正因為每個人的負責和堅持,才有了五煤場大棚技改工程的順利完成。最終,該項目創造了數個建設之最:單榀鋼架最大跨度長達103米,并處于國內第一梯隊;鋼桁架吊裝高度約為36米,單榀主桁架重約24噸,創柳鋼工程建設安裝紀錄。
最實在的,還是實現了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:不僅能降低煉焦耗熱量、減少煤的流失與露天煤場的虧損率、減少揚塵和污水總量,每年可節約綜合成本517.8萬元,還可以穩定焦爐生產,避免因長時間連續下雨造成水分超高影響推焦出爐。
“不僅成功鎖住煤場的揚塵和污水,周邊的環境也會變得更美,天空更藍、草木常綠、池水常清。”如今,大棚建成投用,黃飛平和同事們都笑開了顏。